“原来拿水泵都抽不上来水,现在京杭大运河的水直接浇到我家田里。搞节水改造前,我们种田是靠天收粮,现在是旱涝保收。”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周庄村村民赵方兴23日对记者谈起节水改造的成效时赞不绝口。
卸甲镇周庄村曾是当地闻名的“用水老大难村”,由于支渠跨南澄子河地下洞,严重阻水,正常水差达60厘米以上,加之渠道沿线阻水建筑物众多,杂草丛生,导致支渠输水能力严重衰减,近30年来不能实现自流灌溉。农田灌溉用水不得不提取里下河水进入支、斗渠,每家每户都用小机泵抽水灌溉。周庄村也因用水问题多次上访而受到各方关注,当地村民要求水利部门为他们村修建提水电站,并拒交水费和农业税,使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感到十分棘手。
高邮灌区管理处主任戴桂忠告诉记者,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与用水问题有关的投诉上访事件不断。那时用水高峰期间,农民因浇不上水打来的投诉电话一年有200多个。现在一年接到的农户电话只有10个左右,而且电话内容不再是告状,而是了解水利部门什么时间有水。高邮市水利局局长卢金贵说,当时水利部门处境很困难,由于设施失修老化严重,渠道淤积严重,个别村民截流事件时有发生,水利部门的负责干部甚至要跑到一线看水,防止有人窃水。
高邮灌区从2000年开始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总投资6875万元,建成衬砌渠道干渠17.6公里,支渠15公里。工程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13.6万亩,自流灌溉保证率提高23%,灌区每年可节约引运水量6500方,增产400余万公斤,年可实现经济效益970多万元。
灌区的节水改造提高了用水效益,使农民得到实惠。工程改造后,水位抬高,用水条件明显改善,二次提水的面积由原来的25%下降到15%,每亩节省小机泵提水费用30元至50元。水利部门和用水农户关系也日趋和谐,水利部门在市级机关行风测评中由位居中游变为名列前茅。一度与水利部门关系紧张的周庄村在南关干渠三支渠防渗衬砌工程竣工时放鞭炮庆贺。
节水工程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周庄村因农田灌溉缺水所引发的尖锐矛盾,而且还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凌宏兴告诉记者,以前因各家各户要用小机泵灌溉,并且输水时间得不到保证,青壮劳力无法外出或在当地企业上班,农民完全依赖种地的收入,因此,农户增收困难。工程实施后,当地劳动力得到极大解放,使他们有条件向非农产业转移。现在,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需要的劳动力少了,灌溉时间相对集中,所以村里大多数人都转到村里的企业上班去了。劳动力的充裕大大推动当地服装加工、冶金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以前村里只有1家服装厂,现在已经增加到4家。
记者随2007年“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在高邮采访时还了解到,节水改造工程还推动了当地环境建设,以前村民直接将生活垃圾、污水排入河渠,支渠上游100米左右全都是垃圾,渠中漂浮着水葫芦、嵩瓜等,现在水渠两岸柳树成行,渠中碧水流淌,唐诗宋词中描绘过的田园美景又重现京杭大运河畔。(沈文)